查看原文
其他

全世界最棒的职业启蒙都是怎么做的? | 头条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童书妈妈三川玲 Author 童书妈妈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童书妈妈三川玲(ID:tongshuchubanmama)



美国社会学家安德鲁·阿伯特(Andrew Abbott)指出,“职业支配着我们的整个世界。它们治愈我们的身体,衡量我们的收益,拯救我们的灵魂”。


然而,我们在职业中的现状是:选学校迷茫,报志愿慌乱,找工作没头绪,换工作频繁,人到中年负累一身、成就寥寥,半辈子人生就这样没了。


至于孩子,长大了要干什么?能干什么?我们和孩子同样缺少思考。要改变这样的现状,我们要给孩子职业启蒙和教育,怎么做呢?



1

职业启蒙和教育为什么非做不可?


① 6~15岁是职业启蒙和教育的黄金期。



这份来自英国的研究报告,流传甚广,也得到很多国内教育专家的认同。其实,给这个时间分界线背书的,还可以算上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师舒伯(Super)一份。


舒伯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,在1953年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,分为成长(0—14岁)、试探(15—24岁)、建立(25-44岁)、维持(45—60岁)与衰退(60岁以上)五个阶段,且每个教育阶段个体的兴趣、爱好、职业目标、人生追求均存在显著差异。


生涯彩虹图。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,依次是:儿童、学生、休闲者、公民、工作者、夫妻、家长、父母和退休者。夫妻、家长和父母是持家者的具体形式。色彩长度代表了角色开始和结束的可能时间,宽度代表了你在这个角色上不同年龄阶段投入的精力。


国内专家学者比较普遍的共识是:作为一种职业预备教育,从儿童6岁即小学一年级,职业启蒙教育就应开始,一直持续到18岁。对应小学、初中和高中,职业启蒙教育可分为初、中和高三个阶段。


同时,结合我国孩子的成长环境、培养目标,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:识别职业特征、判断职业类型、习得职业技能、树立职业道德、规划职业道路。


② 越早萌生职业意识,更可能规划清晰的长期目标,更有竞争力。


目标于人有多重要?说个真实的故事:


1952 年7 月4 日清晨,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。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,一名34 岁的女性涉水进入太平洋,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。


要是成功,她费罗伦丝·查德威克,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。在此之前,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。


生平第一次,费罗伦丝·查德威克游不过英吉利海峡,她放弃的那一刻,离终点只剩下半英里。


那天早晨,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,雾很大,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。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,千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。有几次,鲨鱼靠近她,被人开枪吓跑。她仍然在游。


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,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,而是刺骨的水温。15 个钟头之后,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。


她感到自己不能再游了,就叫人拉她上船。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,告诉她海岸很近,不要放弃。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,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。几十分钟之后,从她出发算起15 个钟头零55 分钟过去,人们把她拉上了船。又过了几个钟头,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,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。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:“说实在的,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。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,也许我能坚持下来。”


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,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!


后来她说,真正令他半途而费的不是疲劳,也不是寒冷,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。查德威克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。2 个月之后,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,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,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。


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,但也需要看见目标,才能鼓足干劲完成任务。


哈佛大学也做过一个很著名的跟踪调查,统计目标规划对人生的影响。调查对象是一群出身、智力、学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。


结果发现,早早具备长期、清晰目标,并坚持为之努力的人,占比最少但成就最大,其他占比对象的人生成就,有短期目标的好过目标不清晰的,有模糊想法的好过完全没有理想和目标的。 


③ 有正确的职业启蒙教育,更容易做正确选择,不容易受骗。



曾经还有这样一则新闻:“长城影视”“艺然童星工作室”等机构,以“检查身体”为由,招童星过程中触犯法律,直到2018年这些违法者才遭到法律制裁。这些不满14岁的女孩,被哄骗、引诱、逼迫,扭捏、羞怯地在镜头前脱下衣服,懵懂、无知地,做出很多不雅行为。


如果我们和孩子,很早就对喜欢的、想要做的职业有所了解,有着正确的价值判断,不至于这么容易上当受骗、受到伤害。 


④ 缺乏职业启蒙和教育,报志愿、选专业、换工作难关闯完一关还有一关。


有调查称,有七成高考生都对自己的志愿填报没想法,多数人心目中的唯一考量就是“好就业”。


高中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,对职业认知非常模糊;身为父母也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和潜力,认为考高分上好大学就有好工作;换次工作搞得像离一次婚一样,甚至人生过半还在好奇跳槽啥感受……

我们身边,也有很多这种想起来后怕、无奈,听起来励志实则漫长煎熬的真实故事。如果一开始他们就清楚自己的需要,人生之路可能完全不一样。



2

放眼全世界优质职业启蒙实践有三类


德国、加拿大、美国、芬兰、英国、瑞士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发达国家,职业启蒙教育体系内(注意说的是体系里的情况),有各具特色的有效模式,各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。


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理念发源地,德国从理念到实践都备受世人推崇。


这里的幼儿园,三年4000多个小时,孩子们的主要任务,其实都是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、初步认知社会。实现的方式,主要是参观学习和模拟体验。


比如参观警察局,了解警察做什么、学习报警、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;参观图书馆,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,学会如何借书、还书。


再比如学习坐车,记回家的路线;到自由市场买东西,学习挑选、认识商品,感知金钱数量和交换形式。


除此之外,孩子们还会去参观邮局、市政府;去看马戏、魔术和儿童歌剧;去花圃学习分辨花草、种植物;樱桃采摘、做南瓜汤、整理房间、修理玩具……


上小学前的德国孩子,能自己搭配衣服、管理时间、自己约会、制订计划,熟悉交通规则,学习使用收录机、煎烤箱等仪器,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,自己找警察,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……基本Get生活基础技能。


到小学和中学,除了参观学习还有很多职业模拟活动。


德国一年级学生参观警察局,会比幼儿园更深入讲解


小学手工劳动课包括纸工、编织、木工、陶器等。中学操作课分必修和选修,必修有办公技术、制图、打字、财会、销售,选修包括缝纫、家政、电子、木工,以及电器类、护理类、商业类和管理类等课程。


这样一来,在真正步入社会前,孩子能初步了解职业的基本知识、特点、兴趣。


加拿大中小学校,和德国很相似,也设有木工、缝纫、烹调、油漆、制陶等工作场所,并规定学生在中学毕业前,至少要掌握两门职业技术(学分为参考),为升学或就业做准备。


日本也是一样,从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到家长,都很重视职场启蒙教育。


形成了小学以参观为主、中学以职场体验为主、高中以职场见习为主的递进体系。


芬兰的做法则与众不同,有点类似“模拟开公司”。为了解决无数学生进入社会就迷茫,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、成千上万年轻人社交无能等社会问题,被誉为“全球教育第一”的芬兰,成立了“Me & My City”(我和我的城市)项目。 


Me&MyCity”项目介绍


简单说来,就是“框”出来一个微型城市,孩子在这里从事一种职业,并作为消费者、公民在这里,模拟生活。 


这个项目,与118家公司、210个当地政府机构达成了合作,在芬兰备受赞赏,并成为评估孩子社会能力、工作生活能力、未来企业生涯等方面的主要方式。 


孩子们分别需要在6年级和9年级,到“Me & My City”基地去实践,时间皆只有一天,内容不同,分别为初级版和高级版。


为了这一天的到来,学生们要做很多准备。其中一项,是要先在学校完成10节课,课程的主题,是让学生了解真实商业社会的运转规律,并设定自己在项目里最适合的职业。


他们会像成年人一样,写简历,申请工作,人力资源部总监则由老师担任。孩子们在课程结束后,会知道怎么应聘CEO等各种职位。


“Me & My City”极度强调真实,它在芬兰国内共建6个基地,每个微型城市面积约500平方米,每个项目期内都有15-20家企业,或者公共服务平台(银行、邮政等),以及70多种职业。而且,这些机构都不是虚拟的,都是真实存在的公司,它们只是全球各知名的企业的Mini版。学生要做的事情,就是在这个公司、这个岗位人日常工作的内容。 


“Me & My City”里甚至有一个银行系统,背后的原型是芬兰的诺迪亚银行。每个学生会领到一张虚拟的银行卡,有卡号、有密码,能查询他们拥有的“存款”。 学生们能盈利,也会经历亏损,甚至破产。这让孩子们提早认识到现实的残酷,知道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游戏,而是真实社会的投影。


孩子们参与项目体验后交流


2017年,这个项目还扩大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,迈出了走出芬兰国门的第一步。如今也被引进了中国,名为“towork”的课程。


上述国外做法,以及未穷举的其他国家实践,其实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模式: 


1. 走出去:让孩子们去到真实的机构、企业或工作场景里,参观、感受、采访。
2. 请进来: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职业人士,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、感受、价值,让孩子见到职业榜样。
3. 模拟人生:比游戏更真实、全面、深刻,有点类似芬兰的“Me & My City”项目。孩子相当于亲身实践社会生存机制,学习与他人沟通、竞争、合作。


这种形式需要老师或专门机构组织,辅导孩子们学习经营不同类型的“公司”,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、能力扮演各种角色。“公司”虽小,却五脏俱全,董事、经理、人事、行政……孩子各司其职。顾客也是孩子自己,用公司自己的货币流通。



3

身为父母要用好自己的职业宝藏


这些做法,都非常值得借鉴。但也不能忽略另一大资源,就是我们父母自身。


我们每个父母,自身就是一座富矿。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也发现,孩子对待工作的态度,很大程度上,取决于父母是如何对待工作的。


如果父母双方都对自己的工作抱有积极态度,孩子会更有信心忽略社会压力,坚定地追求梦想。


很多医生世家、律师世家、建筑世家,都是因为孩子从父母身上,看到了这份职业的魅力所在。


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工作,设为和孩子聊天、游戏的日常主题。也可以和孩子深度职业对话,探讨职业瓶颈或长远规划。甚至每月或半年或每年,抽一天时间,带孩子去上班。


不要小看孩子的理解力。如果你愿意用简单的话来表达,他们理解起来其实比大人还牛。3岁以后,职业聊天、游戏、共读就可以开始。5岁左右和孩子聊点深度职业话题、看孩子偶像或某钟爱的职业人物的传记、做影子义工和志愿者,也完全没有问题。等到小学以后,基本可以马力全开,各种职业启蒙方式都可以综合利用了。


简单梳理的话,覆盖不同年龄段孩子,挖矿方法真是很多:


1. 聊天。利用碎片时间,比如散步、等餐、全家人晚餐后,都可以和孩子简单聊天和玩耍,像是今天做的什么工作、和谁交谈了什么、怎么解决、结果是什么样,以及周围亲朋好友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事情。


2. 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。每天生活中发生的、新闻里听到看到的,故事素材都可以成为游戏素材,突出各自的职业角色,就是职业启蒙高品质游戏。只要孩子乐意,这种扮演游戏完全可以玩到停不下来。当然,现在还有很多职业体验馆,图书馆、商场或者专门的职业体验机构里,都有这样的场所。本质上,这和我们在家或幼儿园玩过家家、角色扮演功能一样,可能道具更丰富、逼真一些,但体验也比较片面、单一。


3. 随见随讲。孩子也会每天遇到不同职业的人,见到了我们就可以给孩子讲,这种职业是做什么的、有什么价值、在什么环境里工作、成就感和辛劳各是什么……


4. 定期或不定期,带着孩子去真实的办公场所,陪伴大人工作一天,让他亲眼见识工作场景、同事、工具等。


大一点的孩子,甚至还可以承担一些能力所及的小任务。孩子就有切身体验,不再单纯凭借想象,或局限于书本、照片、视频里的信息。慢慢地,孩子就能累积起不同的职业感知,也更能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内容、特点,形成自己的职业感受,甚至问题和想法。


5. 借助书本、影像、传记,拓宽孩子的职业认知和思考。从绘本到百科,从传记到纪录片,让孩子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,各种职业的细节。


6. 学写简历。现在好的幼儿园入园、幼升小、小升初,都有这样的实际操作了,但多半是父母代劳。如果孩子步入小学,完全可以每年让他自己试着写一份简历。写简历的过程,也是一个自我总结和反思的过程。对照着升学和成长目标,已有成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,那些不足又敦促孩子去迎接挑战、更新升级。总体上会让孩子自我激励,积极向上。


7. 到真正的职业场所做义工、当志愿者、模拟实习,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孩子的职业认知。


最开始,孩子哪怕只是个影子义工或者志愿者,都没有关系,重在参与、观察、感受,如果孩子愿意,慢慢跟下来同样会有收获。


8 . 深度聊天。和日常主题对话不同,深度聊天要让孩子知道,从事一个职业的收获,还有所要付出的代价,并影响孩子的职业观。


所以,除了告知我们的职业、职场职位、工资收入、工作特点,还要告诉孩子我们的学习经历、求职过程,和其他行业和职业的对比……


还有,高薪职业和更高级的社会地位,人人都会向往,但是,这背后的辛劳和付出,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影响,人人都可以承受吗?比如投资银行的员工,每周80-100小时工作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,比起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长,这要增加一倍多;比如很多穿着五千月入五万的工程师,996工作制之外,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和代码打交道;比如有的医生无论走到哪儿,24小时都要带呼叫器,随时会被呼到医院加班。


诸如此类,当清楚这些,职业选择的初衷是否会动摇呢?


职业选择这件事,本质上金钱并非唯一,还有个人兴趣、能力、生活方式,甚至世界观、价值观因素。父母想做和可做的,是趁着孩子尚小,我们未老,好好引导,让孩子对自己有充分的的认知,对选择目标有理解和评估,逐步确定理想的职业目标。


9. 实践演练。和做义工或志愿者不同,实战演练更深度进入真实的世界。比如自己想办法买卖东西。


现在学校和社区也有开展义卖、市集,某些机构里也有类似的特色项目,比如身揣1元钱让孩子独自生存一天,要外出完成出行目标还不能饿肚子。



职业启蒙教育,不是简单告诉孩子,司机是开车的,警察抓坏人,清洁工收垃圾……也不是告诉孩子,当公务员稳定、演员挣钱多、消防员太苦……不是觉得某种规划更好,想尽办法让孩子按照大人的选择生活。更不是认为职业规划完了,这辈子职业都不能变,或者认为孩子适合某种工作,就不可以干别的。


真正优质的职业启蒙有很多方法,目的都是让孩子从成长到成人、从现在到未来做准备,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快乐生活模式。


它要让孩子真实、全面地体验我们的世界,了解整个社会构成;要增加孩子的眼界和阅历,对他人和世界更宽容、更从容;更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、个性能力,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、能做什么,人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。


“新校长传媒”投稿邮箱:2594889720@qq.com

 你可能会感兴趣 

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(建议老师和家长收藏) 

想想20年后的他们,这样做教育不需要理由

科学实验揭开“不爱阅读”的真相


来源 | 童书妈妈三川玲,童书出版人,儿童教育作家,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,TedXkids智库专家,家庭教育第一媒体童书妈妈创始人。创办有原创公众号“童书妈妈三川玲”(ID:tongshuchubanmama)

责编 | 芋圆

 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 

▼ 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了解详情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